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关闭

    我们如何培养"小艺术家"

    学校新闻

    2021 年 09 月 08 日

    10 : 00

    • 夕阳将天空染成火焰一般的橘色,蔚蓝的大海上浪花翻滚,卷起了白色的泡沫。大海被隔绝成了两个世界:画布的一头被火烧过,撕成碎片的图案被绳索细细缝补,像一道道伤疤般触目惊心;而在画布的另一头,则是海面上一只随波逐流的小木桶。这幅名为《幻想》的画作,是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十年级学生Fifi的作品。作品演示课上,她讲述了自己对于幻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理解:小时候,幻想就是你的全世界;长大后,残酷的现实却把你曾经的幻想彻底打破。



      这也是她创作《幻想》的初衷。《海贼王》是Fifi最喜欢的动漫,这个揉杂了自由、勇气与梦想的故事,构筑出了她最初的世界观。那个小小的木桶,正是《海贼王》主角路飞首次登场时的藏身之处,也是Fifi想要坚守到底的初心。



      给予Fifi创作灵感的,是顾城的现代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诗人求而不得、执着追梦的经历,让这个15岁的女孩产生了共鸣。



      Fifi不同,她的同班同学Kelly将目光投向了创作者本身。她选择了一首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the sun is a beautiful thing / in silence is drawn / between the trees / only the beginning of light



      AI诗人的出现,让Kelly产生了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也许在未来,当科技发展到某一高度的时候,人类能理解机器人的语言,这也会成为我们与四维空间联结的桥梁和纽带。


      在系列作品《也许》中,她先用工线笔和水彩分别描绘出她眼中的人类与机器人,再用电线、齿轮等机器零件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抛出了自己对于自主意识的疑问;而在另一幅画作中,她大胆利用多种材料,通过不同维度的空间展示,讨论机器人语言在未来的可能性。


      风格迥异的《幻想》和《也许》,实际上都是十年级艺术课上的一次命题作业”——用艺术作品来表达一首诗歌带给自己的感受。



      就这样,艺术在不同的诗歌里绽放开来。有同学用画作记录下了城市间被遗忘的美好,也有同学选择为女性发声,在作品中展示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种种困境。



      虽然只有十来岁,但这些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却让人惊叹。他们对作品的诠释与讲解,也让任课老师Chen Chen感到惊喜:他们不仅脉络清晰、感情真挚地描述了整个创作和构思的过程,更难得的是解读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视觉表达。



      这些优秀的作品,也出现在了521日开幕的2020-2021年度学生作品艺术展中。这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中旬,展出超过360幅来自耀华小学、初中和高中部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主题各异、种类多元,包含素描、水彩、油画、丙烯画、拼贴画、衍纸、综合版画、雕塑、服装、建筑模型等。其中,四年级同学用纸皮和报纸制作的古罗马武器栩栩如生,六年级同学制作的衍纸作品精致绚丽,十年级同学用石膏制作的梦想星球天马行空、趣味十足……



      2021广州耀华艺术展现场部分作品虚拟展厅“2021广州耀华艺术展虚拟展厅已上线,无法到场观看展出的观众可通过下方二维码登录云游看展



      这些作品究竟是如何从小艺术家的手上诞生的?而在耀华,学生的艺术生活又是如何展开的呢?




      走出方寸讲台


      在耀华,艺术教育并不局限在方寸讲台之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耀华外籍校长兼艺术课程主管Aaron Lennon先生说你能看到陈列架上摆放着一罐罐的画笔和铅笔,速写本和工具书则摆在书架上,墙上还挂着各种作品展示,这都是学生的灵感来源。



      艺术课程的老师均拥有高等艺术院校出身的学术背景以及多年国际学校的教学经验。他们积极探索东西方艺术教育融合式教学,设计出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课程,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四年级的孩子在这个学期刚刚完成了一大壮举”——在小学部艺术老师Angela的指导下,他们将废弃的报纸和纸皮改造加固,经过设计、镂空和着色等一系列动作,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盾牌在他们手中诞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古罗马武器,孩子还在草坪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决斗



      不同于传统公办学校中孩子一直被拘禁在座位上的教学方式,耀华开放式的艺术教学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艺术课堂上,学生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和小伙伴一起组队完成各种艺术项目,也可以化身小老师,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表达、交流到质疑,甚至于艺术观念上的争论,在这个课堂上都成为了可能。



      Lennon先生认为,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得以发挥,这样的学习会加深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


      除此之外,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外出游学看展,同时也邀请校外艺术家来校演讲,让艺术教育不局限于课堂之上,真正实现学生与艺术的零距离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三年级的艺术课堂上,学生三三两两地围坐在桌子旁,拿着彩色笔为自己绘制的Mandala(曼陀罗)着色。这种绘画艺术,不仅被都市人视作心理减压的有效方法,还能训练孩子对于线条、图样与色彩的把握。



      要让三年级的孩子理解Mandala背后的艺术价值,确实不容易。但Angela老师认为,孩子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其实要比大人们想象中强的多。在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拓宽眼界、打开思维,接触多种材料和技法,在学习和游戏中感知艺术的本质。



      带领孩子进入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的,还有一群神秘的巨人。据Lennon先生介绍,除了技法的学习,来自国内外的不同艺术家、相关的艺术流派也是所有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艺术课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艺术家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寻求艺术创作的起源。


      从小学起,耀华的学生就开始接触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二年级孩子学习的人物造型绘画,从临摹美国波普艺术家凯斯·哈林的空心小人开始;三年级孩子则通过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波点南瓜来进行连续纹样的练习;在法国艺术家塞尚的静物画中,五年级的孩子学习着色彩和明暗对比……



      但耀华的艺术课程并不止步于此——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了解,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以五年级的课程为例,在完成水果静物的绘制后,孩子们还要依照自己对空间的理解,将2D的绘画作品变成3D的立体雕塑,这意味着孩子们必须转换思维模式,将平面构图的能力上升至空间塑形的能力。



      拓宽艺术视野,是艺术教育的基石。随着学习的深入,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抽象艺术等国外艺术流派,也会逐渐融入高年级的艺术教学之中。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培养学生的全球艺术视野,是广州耀华艺术课程中的特色所在,也为学生在高年级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米开朗基罗曾说过: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用脑作画,也是广州耀华对于学校里这群小艺术家的要求。



      在耀华,艺术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老师还会带领学生对雕塑、照片、数字艺术、纺织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艺术审美。



      小学阶段的艺术课程,主要鼓励学生了解多种风格、尝试多种材料,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喜好。而到了中学阶段,艺术教学的重点便落在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上。



      六年级的学习,是衔接初中艺术课程的关键。在这一年,负责初高中艺术课程的Chen Chen老师要求学生像搭积木一样,独立完成一本艺术元素小册子。册子中必须一一展现自己对于线条、形状、立体、色彩、明暗、空间、纹理等艺术要素的理解,但孩子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



      爱看漫画的孩子,把可爱的卡通人物当成了小册子的主角;爱吃鸡蛋的孩子,索性就以鸡蛋作为主题;喜欢小动物的孩子,则画出了一整个动物园……



      Chen Chen老师看来,这个项目最有趣的部分,就在于孩子的个人创意,从这里就能看出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人喜好、兴趣、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在中学阶段,老师会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力,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和发现自己。Chen Chen老师说技法是急不来的——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只要足够认真努力,技法必然会走向成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意,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审美。



      在七年级完成的自画像项目中,同样是对自己的肖像进行分解、解析和重组,但通过不同材料和作画技巧的选择,就能明显看出每位同学的个性所在。每一幅画都包含着自己独立的信息和情感,这就是艺术创作的精彩之处。



      给孩子带来无限可能性的,是耀华艺术课程采用的多种教学手法,其中包括演示操作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理论教学(学习基础方法和理论原则),以及鼓励表达教学(学习艺术相关概念,提升艺术能力与感知)。



      Lennon先生说:这些方法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技法的学习和信心的建立,又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创造出更有深度、更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成为有思想的表达者



      许多在体制内教育系统里成长的孩子,习惯于在课本中寻求唯一的标准答案,但在倡导全人教育理念的耀华,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表达者,比所谓的标准答案更为重要。


      Andy是在初二那年,从高考大省山东的一所重点中学转学来到耀华的。他从小喜欢画画,但在原来那所奉行学习至上的中学里,他甚至没有上过一节美术课。就算去外面的美术培训班,也是天天对着圆柱体,让你按着葫芦画瓢,画出来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


      但耀华不一样。师资也好、材料也好,学校不仅为我提供了很多资源,我也终于有机会去画我真正想画的东西了。拥有超级英雄情结的Andy,大胆地以超级英雄作为切入点进行创作,完成了IGCSE考试的第一个项目。



      他还将这次创作过程中迸发的念头,梳理成一个50页的短篇漫画,并将其投稿至新星杯漫画大赛,虽然最后没有拿奖,但我依然很兴奋,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尝试。


      如今的Andy,已经一步步成长为耀华的学霸级人物。他的蜕变,也给负责高中部艺术课程的Emily老师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筹备IGCSE课程遗存这一主题项目的过程中,Andy选择了空巢老人群体作为话题的切入点,经过无数次的推翻重来,他将自己对于这一群体的思考最终延伸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在耀华的多年学习,不仅让Andy具备了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同时也拥有了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自信。



      艺术求学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多做尝试,不要害怕失败;错误的尝试也值得保存下来,留作记录;继而从错误中学习,甚至从错误中获得灵感。”Emily老师认为,这样的试错过程,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



      中国的传统艺术教育注重的是技法训练,但耀华高中部的IGCSEA Level艺术课程,更加鼓励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表达者,用洞察与思考进行独立表达,带来更具有批判性、反思性的艺术创作——这恰恰是国外艺术教育最为重视的内容:思维与观念的传达。


      这样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申请各大世界名校时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让他们在未来更快融入到国外的学习环境中去。


      去年,广州耀华的三位艺术毕业生就拿到了加州艺术学院CCA、芝加哥艺术学院SAIC、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CAD、伦敦艺术大学UAL、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等院校的录取。


      即将进入十三年级的Andy也有了自己的目标:我的数学和物理成绩都不错,画画也还行,这几个科目综合在一起,最适合我的大概就是建筑。他希望自己未来能像扎哈、贝聿铭一样,在这个世界留下可以长久存在的作品


      如今,越来越多像Andy一样的少年正在朝他们的艺术梦想前进。我们相信,在全人教育前瞻理念的指引下,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耀华学子在这里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



      以梦为马,未来可期!